弓形虫生态特性—病原学

2020-12-03 14:32:27 青岛泽生

弓形虫(三尸虫)病的病原体是弓形虫,弓形虫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呈现各种形态。

一、形态

(1)弓形体态

弓形体亦称速殖体或滋养体,呈新月形,大小为5-13微米,运动迟缓。

(2)燕形体态

燕形体态亦称中殖体,呈扁圆形,大小为0.5–5微米,极活泼、运动时如翻飞的燕子。

(3)尖形体态

尖形体亦称缓殖体,呈一头大一头小的尖形。大小为0.5–0.1微米或更小,活泼。

(4)长圆体态

长圆体亦称抑制体,大小为0.1-7微米,运动中速,比弓形体活泼,经常在原地振动或摇动。

(5)圆形体态

圆形体态亦称防护体,呈圆形,大小为0.1 - 7微米或更小,运动为振动形式。

(6)包囊态

包囊呈圆形,大小为0.1-100微米,大小不等,会做原地振动。

(7)假囊态

假囊呈圆形,大小为5–7微米最大可至9微米,会做原地振动。

二、繁殖

速殖体可以用尖端穿透细胞,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无性繁殖,以一分为二形式进行繁殖。速殖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能被溶掉,并可以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如果细胞内,形成抗体或有药物抑制,则速殖体不成弓形,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抑制体。

抑制体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当抑制因素减少时,抑制体又可变成弓形体;当抑制因素持续下去时,则抑制体转化成防护体;当抑制因素加强并持续下去,防护体转化成包囊防护体。

抑制体形成包囊后,在内部经过若干次繁殖,包囊破裂,成为燕形体。燕形体耐药力极强,它可以穿透细胞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自由穿行。抑制因素稍一减弱它可以变成弓形体。如果抑制因素长时间持续下去所有活体全部转化成包囊或包囊防护体。此时三尸虫并不停止活动,在包囊中多次繁殖,或以出芽形式繁殖,形成极小的繁殖体。这些小体数量极大,每个包囊里面含有的小体可以多到2000 – 3000个或更多。这时如果包囊破裂就会释放出大量小体,造成血播散,小体大部分死亡,有极少数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内形成新的包囊。三尸虫在人体内的繁殖随着人体抗体的生成规律而定。

      弓形虫在其他环境中的形态和繁殖各有特点,在此暂不讨论。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应用案例
QQ客服